古今中外均强调法治,但法的阶级实质不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二梁启超将中国专制归结为历史传统,有先秦“封建制度之渐革”。导致封建衰而专制起;也因秦汉以降“贵族政治之消灭”,历代社会等级间虽有流动,但民众的自由乎等意识很薄弱;此外,“权臣’被“次第摧毁”,相权逐渐沦为帝王的“留声机”与“写字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of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已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法”的职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中梁启超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的理由。
(3)归纳材料二、三的共同观点。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制建设成就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
【答案】(1)材料一“法”的职能主要在于调节经济关系(商业和贸易关系)。原因:罗马法中有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等内容,法律程序严谨;罗马法中包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体系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追求政治平等(君主立宪制),实行维新变法的需要。
(3)立法权应归人民;所立之法应维护众人权益;法律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成就:1982年修订宪法,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基。
(4)认识:古今中外均强调法治,但法的阶级实质不同;在今天的法制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借鉴中外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来完善我们的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所规范的是不同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应从国情出发进行法治建设。
【解析】(1)第一小问职能:据材料一“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可知罗马法的职能主要在于调节经济关系。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以及罗马法的内容及包含的自然法等近代来分析。
(2)梁启超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的理由,结合近代中国的时代背景,可以从社会性质以及资产阶级试图以法律为武器,反对君主专制,追求君主立宪制,实行维新变法等角度来分析。
(3)第一小问共同点:根据材料二“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和材料三“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已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可以概括两则材料的的共同观点。即立法权应归人民;所立之法应维护众人权益;法律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制建设成就回答即可。
(4)根据本题引言可知古今中外均强调法治,但法的阶级实质不同;根据所学可知在今天的法制建设过程中,我们在借鉴中外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的同时,还应注意从国情出发进行法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