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社会,圣诞节的意义在普通人中已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圣诞节传达新年的祝福。
材料二: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乌丙安教授说:现在中国各大城市青少年过圣诞节,平安夜里成群结队逛商场、下饭店,吃小吃,通宵达旦,这与西方的平安夜风马牛不相及,成了商家借题发挥炒作的购物节、饮食节。
据洛阳晚报:4名在校中学生,最大的16岁,最小的13岁,为了"欢度"圣诞节,12月23日晚他们竟然结伙抢劫,被警方控制。
材料三: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是中国东方文明和传统文化的世俗体现。端午的爱国精神,七夕的爱情象征,中秋的思亲情怀,春节的团圆意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典型表现。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
(1)"圣诞贺卡传祝福",相信许多同学都发出或收到过圣诞贺卡,那你知道圣诞节的来历吗?如果让你动手设计一张圣诞贺卡送给你的同学,你会在贺卡上选用哪些图案和祝福的话?
(2)"都是圣诞惹的祸",相信你看了材料二后有许多想法,请就其中的某一点,谈给大家听吧。
(3)圣诞节是西方传统节日,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选择介绍你知道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
【答案】(1)来历:圣,指耶稣,耶稣诞生的那一天和平,即每年12月25日被信仰基督教的信徒定为纪念日。贺卡选用图案和祝福语:圣诞树,铃铛,圣诞老人,雪橇,雪花,MerryChristmasanD.HappyNewYear,祝你学习进步等。
(2)立足材料,言之有理即可。
(3)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某个节日来历或相关知识介绍时,准确即可,不必求全。如:春节习俗:扫尘、春联、窗花和倒贴"福"字、年画、守岁、爆竹、拜年、蒸年糕;元宵节由来: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元宵节习俗:观灯、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清明节的由来:春秋时候,介之推与晋文公的故事;清明节习俗: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插柳等;端午节由来:源于纪念屈原(或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避邪驱瘟、悬艾叶菖蒲;七夕的由来:起源于汉代七夕乞巧;七夕节的习俗:女子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活动,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中秋节的习俗:赏月和吃月饼;重阳节的习俗: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
【解析】(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传说耶稣诞生在巴勒斯坦伯利恒的一个马棚里,母亲叫玛利亚,基督教会后来确定耶稣出生日期是12月25日,并将这一天定为“圣诞节”。因此,圣诞节的来历是:圣,指耶稣,耶稣诞生的那一天和平,即每年12月25日被信仰基督教的信徒定为纪念日。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圣诞节”是12月25日,贺卡选用图案和祝福语应该是:圣诞树,铃铛,圣诞老人,雪橇,雪花,MerryChristmasanD.HappyNewYear,祝你学习进步等。
(2)根据材料二“4名在校中学生,最大的16岁,最小的13岁,为了‘欢度’圣诞节,12月23日晚他们竟然结伙抢劫,被警方控制。”可知,对这几位孩子和家长来说,在孩子犯错,无处责怪的情况下,可以说是“都是圣诞惹的祸”。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某个节日来历或相关知识简介。如:春节习俗:扫尘、春联、窗花和倒贴“福”字、年画、守岁、爆竹、拜年、蒸年糕;元宵节由来: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元宵节习俗:观灯、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清明节的由来:春秋时候,介之推与晋文公的故事;清明节习俗: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插柳等;端午节由来:源于纪念屈原(或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避邪驱瘟、悬艾叶菖蒲;七夕的由来:起源于汉代七夕乞巧;七夕节的习俗:女子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活动,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中秋节的习俗:赏月和吃月饼;重阳节的习俗: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