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下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1)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习近平《之江新语》)
(2)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礼记·大学》)
(3)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昧,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三)谈静》)
请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嘘,别出声
莫言说,世界本是喧嚣;周国平说,安静的日子。比起汲汲于世俗的喧闹,我更愿修篱种菊、暗香盈袖,虽结庐人境,仍有勇气对喧哗与骚动说一声:嘘,别出声。
别出声,让我享受安静。喧闹使人躁动,安静使心沉淀。美国女影星葛丽泰·嘉宝曾说:“别管我,让我一个人孤独。”比起伊丽莎白·泰勒大风大浪的私人生活,她白天遛狗、晚上看书的日常节奏不能更加低调。而同是影后,嘉宝深沉的忧郁气质使她比泰勒更平添几分忧郁魅力。就是这样:若你选择一种热闹的生活方式,你就失去了沉淀心灵的机会。郭敬明急切地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小时代》当然浮华空洞、只能尔尔;菲茨杰拉德过惯了放荡生活,也不由在《夜色温柔》中感喟逝去的安静时光。只有在安静的心灵中,人才能思索、才能反省、才能打磨自己的灵魂;整日整夜的喧哗,恐怕只能提早折耗疲惫的肉体。选择安静,就是选择心灵的升华。
就像茶香永远比酒味更让唇齿留芳一样,比起喧嚣,安静更加隽永,更回味悠长。无论是文章还是乐曲,轻柔的一段过渡、低低的一声吟唱,似乎总比铺陈和华彩来得有味道。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不吝笔墨地挥洒上流社会社交圈的繁复图景,可他最为世人称道与回味的竟是对透过贡布雷大教堂彩色玻璃的光影的描摹、对自己临睡前小小心思的细致勾勒。它们很平淡,比不上贵族们交游的华丽热闹;但它们胜在平淡,平淡中是圣洁的安静,安静中是恒久的韵致。到了老年,普鲁斯特最思恋的,仍是贡布雷宁静的乡村生活。
因而我想,安静之所以被称为高贵的品质,其隽永为世人迷恋,一定是因为它给人以心灵的自主。在安静中,你可以任由思绪飞到天涯海角;就如《追忆似水年华》中淡然无声的描述,可以任由你为它加上千百种联想与阐释。此时此刻,你拥有心灵的独占权。而在喧嚣中却不得不被声浪与噪音裹挟着前进。选择安静,就是选择由自己支配的灵魂,选择用自己的手来写自己的人生。
我喜欢安静,喜欢静静地一个人看看什么、想想什么。车流、广场舞、他人的指摘,这些噪音已经让世界过于喧闹。我想用手拦住所有意欲喷涌而入的喧嚣,对它们说:嘘,别出声,让我一个人静静。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篇名言警句的材料作文,考生首先要结合对名言的理解,然后准确找准写作立意的角度。首先是对名言出处的了解和解读:(1)《之江新语》之《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古人云:“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这说的是做人不踏实,做事不扎实,志大才疏,急功近利。领导干部如果产生浮躁之气,从浅层次看是一种情绪、一种心理状态,从深层次看,则是为官从政的一种不良作风。浮躁祸国殃民,贻害无穷,必须戒此顽疾。“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力戒浮躁,最根本的是要坚守做人的操守和从政的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正确看待进退留转,淡泊处世,静心思考,磨炼意志,砥砺志趣,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能够负重,方能担当重任。力戒浮躁,还要大力倡导实干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工作靠实,事业靠干。讲实话是硬本事,干实事是真功夫。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把个人进步与党的事业联系起来,脚踏实地、踏实工作,讲真话、报实情,不夸夸其谈、不脱离实际,扎扎实实干出实绩,实实在在让群众满意。(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3)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昧,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释边牟尼在菩提树阴静坐而证道的故事,你是知道的。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乱中雍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镇静。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眼着旁人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你对著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你有时大概也发生同样感想罢?
其次,根据以上对名言的理解和解读,可以得出以下参考立意:
(1)谈静的重要性与益处,“万物静观皆自得”;静与躁的关系;(2)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淡泊处事,静心思考,磨练意志,砥砺志趣;(3)倡导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反对急功近利、志大才疏等不良作风;
最后,把我作文的立意后,结合对材料的充分解读,结合对现实生活的挖掘和体验,进行深入分析材料并结合自身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