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2)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增广贤文》
(3)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
要求:①题目自拟,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记叙文;④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感恩父母
“百善孝为先”中的“孝”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感恩父母,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许多用金钱无法买到的东西。他们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生命而且还是整个世界。
父亲是我们成长的支柱,母亲使我们生活的摇篮。正是因为父母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美丽温暖,而作为子女的我们能以什么来回报他们呢?是金钱,是别墅还是富足的生活?不,这些都不是世界上最好的感恩方式。当我们再细心一点,好好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他们最想我们这些子女给他们什么。也许下面的故事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穷苦的山区人们总是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村中的一对夫妇有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他们很疼爱这个孩子,不希望他一直处在这大山之中,他们细心地教他识字,让他上了村中唯一的一所学校。在时间的推移下,孩子长大了,有天,他兴致勃勃的对父母说,他要走出山里去,他要去打拼,改变这里,孩子的每一言每一语,是他们的希望。次日,他告别了他们。临走时,他向他们挥手说再见,那脸上是无限的快乐。而他们也洋溢着无边的欣意。
岁月匆匆,两人已白发苍苍,脸上的皱纹变得越来越密集。某天,阳光显得异常的明媚,仿佛在庆祝着什么。在那条唯一通向外界的小路上,一位衣着整齐,手提皮箱的男子走进了村庄,他无声的走进他们的院子,两人听见有人来,忙出屋,“爸妈,不孝的儿子回来了。”男子一下子跪在两人面前,他们先是一愣,然后着急的小跑过去保住了男子,大声痛哭起来,母亲说:“没事,没事,回来就好,回来就好。”阳光洒在三人身上,是那么的幸福,那么美丽而又刺眼。
故事很平常,但每次细细阅读总是那么令人感动。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又希望子女能陪伴着自己。对于远在他乡的子女,只有无限的思念,只愿他们平安。陪伴在身边就是我们对父母最好的礼物,最美的回报。但是我们又做了什么?是让他们无比操心?还是与他们对抗,反对他们的唠叨?或是把他们看中的“有出息”置于千里?我们或多或少都做了。
感恩父母,可以多听听他们的唠叨,别等到有一天唠叨从自己的耳畔消失再后悔,时间是公平的,他给你的不会比别人多,也不会少。
感恩父母,将学习作为物质的回报,多逗逗他们笑,这是我们的感恩方式。
别再等待,让我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来感恩父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那句话的意思大概就是:父母的年龄,做子女的不能不知道。一是因为双亲的年高体健而高兴,再一个是因为双亲岁数大而担心。其实这句话来自《论语》,意思是教育我们要有两种心理:一种是因为天增岁月,父母增寿,身体康健,精神健旺,做子女的怎能不高兴呢;另一种是为父母凭添一丝忧虑,因为父母年岁越高,距离人生的终点就越近,儿女与父母相处行孝的时间也就越短了,其最终意义是后者,在父母还在世的时候,拿出来我们最大的感情对待父母,不要等到父母离开了才知道去珍惜。“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指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地道谢,浮夸的蝴蝶却是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蜜蜂真挚诚恳,对一切都怀着感恩的心,蝴蝶骄傲自大,以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综合材料内容立意,如感恩父母;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善待父母;以一颗善良的心对待他人等。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写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