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科学考察队在原始森林中迷了路,几乎陷入绝境。队里的老教授身患重病,奄奄一息。他临去世前,拿出一个小木箱,郑重嘱托:“这是我一生的心血,你们一定要走出去,把它交给科学院。”老教授去世了,考察队化悲痛为力量,鼓足勇气,终于走出了森林。那盛满老教授“一生心血”的小木箱被打开,原来里面全是一些无用的小石块。
老教授一句善意的谎言,激励大家走出绝境。试以“人性的光辉”为题,续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记叙文。
【答案】范文:
人性的光辉
在人们眼中,时刻散发着人性的光辉的,或是警察叔叔,或是站在讲台上教会学生知识与做人道理的老师,或是身患重病,将一盒石头说是自己的心血,让队员们不放弃希望的老教授……在我的眼里,那个散发着人性光辉的人,还有我早已熟识的他。
我们已经是多年的同学了,他个头不高也不矮,身形却非常强健,似乎天生就有这一副身子骨。那黝黑的皮肤将那双小眼睛“挤”得很小,从远处看,他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他是个热心肠,所以我们班里若是谁有问题,就会向他求助。
那天,老师们的心情似乎都不太好,给我们留了一大堆家庭作业,这还不算完,自习课的时候,课代表们又上黑板传达老师的“旨意”:留作业。一眨眼的功夫,黑板就白了一块。就连“学霸”们都承受不住这个“挑战”了。大家纷纷抱怨起来,他更是如此,惊讶地望着黑板。“没办法,写吧”他无奈地说。没过一会,我就先被一个题绊住了,不停地演算,百思不得其解。“咋了?”这时他突然将头扭过来。无奈之下,我就只好求助于他。他微笑着就过那题,没一会,笑容便荡然无存了。时间从他的笔尖上偷偷滑去,他的本子上也都写满了阿拉伯数字。当他给我讲明白这道题时,下课铃响了。他却十分惊讶,因为他为我算这道题时,度过了唯一一节自习。
本以为下课能写一会作业,可等待着他的并不是作业,而是一波问那道题的同学。我暗地里替他可怜:“要我去讲题的话,我都烦死了。”可是,如此不胜其烦的一件事在他眼里竟不是一个累赘,不厌其烦的讲题竟然是他的快乐!我瞧见他,心想“不是吧!他为别人着想都到了自己可以不写作业,也要让别人把题弄懂的地步了?”看见他为同学目不窥园地讲题时的样子,我感觉他的形象顿时高大了许多。即使不写作业,也要让别人明白这道题,在他那为他人着想的光辉形象下,我又是那么渺小,我却只能低着头写作业,他那耀眼的光辉竟使我变得有些自卑。
思绪回到现在,他那令人称赞的品德是否与老教授一样,也在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呢?即使不写作业,也要帮助同学,这种品德很高大,同时也散发着光辉。在人生的道路上,拥有人性的光辉的人有很多,他们不但照亮了他人,也温暖了自己,这就是人性的光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加命题的命题作文。从所给材料来看,可以从两方面来思考,从教授角度说,教授身患重病,却心系同事安危,他给了同事木箱,也就给了同事一个走出森林的目标,给了同事走出去的动力。从同事的角度讲,他们重承诺,守信用,历尽艰难把木箱带出森林,完成同事的遗愿,也给了自己生的希望。教授和同事的行为都表现出了“人性的光辉”。这也就提示考生,此作文写出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就是符合要求的。“美好人性”的含义非常广泛,诸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克已奉公、勇于奉献、敢于斗争、不畏强暴、奋发向向上、自强不息、富有爱心、同情弱者、为人谦和、朴实真诚,等等,考生可选择其中一个角度立意成文。从文体上来看,材料要求写作记叙文,考生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