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性格是表现为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 |
|
|
| 2.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 |
|
|
| 3.儿童一般在2、3岁获得性别恒常性的认识。 |
|
|
| 4.学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与其心理发展的水平密切相关。 |
|
|
| 5.喜欢说话的人,往往与外倾型性格相联系,可能表现出开朗、善交际的性格特征。 |
|
|
| 6.不同的衣着服饰有时也是性格化的。 |
|
|
| 7.儿童在性别概念的发展中,性别认同出现的年龄最早。 |
|
|
| 8.性格是个性的全部。 |
|
|
| 9.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 |
|
|
| 10.对胆汁质的儿童,应培养自制力,让他学会冷静沉着,有耐心。 |
|
|
| 11.对抑郁质的儿童,应注意发扬他的长处,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他的自信心。 |
|
|
| 12.性格是个性最核心的特征。 |
|
|
| 13.儿童的愉快、愤怒、委屈和羞愧的体验往往是生理需要的表现。 |
|
|
| 14.对于儿童来说,气质不随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 |
|
|
| 15.总的来说,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是较弱的。 |
|
|
| 16.个性心理特征系统式构成个性的核心。 |
|
|
| 17.儿童在1、2岁时就开始认识到一个人的性别在一生中是稳定不变的。 |
|
|
| 18.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一个人不管外表发生什么变化,而其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 |
|
|
| 19.动作的发展是儿童产生对自己行动意识的前提条件。 |
|
|
| 20.儿童初期对自己或别人的评价带有依从性,往往都是成人(家长、老师)评价的简单重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