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对于儿童来说,寻求亲近是依恋的核心与基本的外在行为表现。 |
|
|
| 2.归属和爱以及尊重的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儿童这种需要更多的是从父母处获得。 |
|
|
| 3.同伴关系对儿童来说作用仅次于亲子关系,对于儿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
| 4.学前儿童的游戏,不包含注意力集中和适时转换的特点。 |
|
|
| 5.当儿童知道了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道理后,就可能在实际行为中表现出为或不为的倾向。 |
|
|
| 6.社会性游戏分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
|
|
| 7.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对儿童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
|
|
| 8.学前儿童在游戏中,他们的心理活动不断进行着假想与真实的转换。 |
|
|
| 9.自我中心语言分为重复、独白两个范畴。 |
|
|
| 10.研究表明,游戏中的儿童表现出比现实生活中更集中的注意力、更好的记忆力、语言使用能力和合作能力。 |
|
|
| 11.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表现为攻击性侵犯和敌意性侵犯。 |
|
|
| 12.学前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是学前儿童音乐表现能力、欣赏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
|
|
| 13.根据象征性游戏的水平,大致可以分为装扮游戏和角色游戏。 |
|
|
| 14.儿童在没有兴趣的情况下从事的活动,无法被称为游戏。 |
|
|
| 15.我们把2-3岁儿童的歌唱称为“近似的歌唱”。 |
|
|
| 16.研究发现,六个月的胎儿就能够在母亲的子宫里听见音乐并对音乐做出反应。 |
|
|
| 17.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母爱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 |
|
|
| 18.定型期是儿童绘画的典型时期,也是儿童处于幼儿园阶段学习绘画的主要时期。 |
|
|
| 19.儿童早期的依恋不会对其日后的情感产生较大的影响。 |
|
|
| 20.儿童语言的表达,从最初出现的单词句到双词句而后发展到简单句,最后出现复合句。 |
|